文章摘要: 短尾猴是一種原產(chǎn)于柬埔寨、中國、印度等亞洲國家的靈長類生物,因為它們的尾巴短得出奇,還沒有后腳長,僅為體長的十分之一,而且被毛稀少,所以又有“斷尾猴”之稱,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生物吧!一、基本信息【中文名】短尾猴【別稱】紅臉猴
短尾猴是一種原產(chǎn)于柬埔寨、中國、印度等亞洲國家的靈長類生物,因為它們的尾巴短得出奇,還沒有后腳長,僅為體長的十分之一,而且被毛稀少,所以又有“斷尾猴”之稱,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生物吧!
一、基本信息
【中文名】短尾猴
【別稱】紅臉猴,樁尾猴,人熊,斷尾猴,大青猴,紅面猴
【英文名】Stumptail Macaque
【拉丁學名】Macaca arctoides
【界】動物界
【門】脊索動物門
【亞門】脊椎動物亞門
【綱】哺乳綱
【亞綱】獸亞綱
【目】靈長目
【亞目】簡鼻亞目
【科】猴科
【亞科】獼猴亞科
【屬】獼猴屬
【種】短尾猴
二、形態(tài)特征
1、體型:短尾猴是體型較大的一種獼猴,短尾猴的顏面寬闊,頭骨相對較寬,有明顯的眉脊。體形渾圓、憨實,四肢粗壯,雄獸的體長為52-65厘米,體重9.9-10.2千克;雌獸的體長為48-59厘米,7.5-9.1千克。
2、體色:成年短尾猴雄猴顏面鮮紅色,老年紫紅色,幼體肉紅色。成體眉毛多呈棕黃色,老年猴面部出現(xiàn)白毛,常伸向鼻側(cè)。耳較小,尾短光禿無毛。體背毛色棕褐,披毛較長,腹面略淺;體毛長而密,成年猴毛長8-12cm,其毛色在幼年為淡褐色,以后逐漸變深,至成年為深褐色,但胸腹部及四肢內(nèi)測較淡,呈淡棕褐色。成體在中國西南一帶的短尾猴頭頂棕色較重,而產(chǎn)于東部者其頭頂褐色顯著。
三、分布與習性
1、分布:短尾猴原產(chǎn)于亞洲柬埔寨、中國、印度、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、馬來西亞、緬甸、泰國和越南,專家認為短尾猴在孟加拉國可能已經(jīng)滅絕了。
2、群居特性:短尾猴喜歡群居,每個群體的數(shù)量為10-30只不等,有時可多達80只左右。與中國其他獼猴類比較,地棲性更強,特別在受驚后多沿地面逃竄。
3、遷徙:短尾猴受氣候和植物物候期的影響,有明顯的季節(jié)性垂直遷移現(xiàn)象。遷移時成年雌猴在前,成年雄猴壓隊,仔猴吊在母猴腹下,響聲小,速度快,日活動距離為1-2千米,夏季最長,秋季居次,春、冬季大概相等,在一處滯留天數(shù)為1-5天不等。游蕩路線常較固定,在河邊、竹林中運動時,常呈一定順序一個接一個地行走或逃跑,可在地面上形成猴路。
4、食性:短尾猴的食物主要為植物的鮮枝嫩葉、花芽、野果、竹筍、竹葉、果實、種子、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,它們經(jīng)常到農(nóng)田搜尋玉米、稻谷和馬鈴薯,也會在河谷地帶捕捉螃蟹、青蛙等小動物。
四、繁殖狀況
每年7月至翌年2月為短尾猴的交配期,其中9-10月份為交配的旺季,雌獸發(fā)情時性皮膚變紅,但腫脹的程度甚微。懷孕期大約為6個月,第二年的3-4月份產(chǎn)仔,一般為隔年生育一次,每胎產(chǎn)1仔。
五、種群現(xiàn)狀
影響短尾猴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被破壞,包括伐木、燒炭、修建公路、水壩、鋪設(shè)電源線和漁業(yè),也包括縱火、棲息地碎片化、水土流失。該物種已經(jīng)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》(IUCN)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.1——易危(VU)。
關(guān)于短尾猴的常識介紹就到這里,大家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可以在評論區(qū)留言、討論。
臉紅尾巴短的短尾猴你了解多少?
本文由入駐排行8資訊專欄的作者撰寫或者網(wǎng)上轉(zhuǎn)載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排行8立場。不擁有所有權(quán),不承擔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(quán)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(nèi)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paihang8kefu@163.com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新加坡貓的挑選指南,鏟屎官們快來get呀!
2024-03-30世界上為數(shù)不多的低泡飛鼠,你了解過嗎?
2024-03-30沒聽過多氏田鼠,不妨看看這份科普小常識
2024-03-30一種不多見的小老鼠——貢德氏田鼠常識科普
2024-03-30謝氏鷓鴣的科普時間到,來看看吧!
2024-03-29原來這就是卡氏田鼠,你知道了嗎?
2024-03-29